國內貿易、合作社及消費部長拿督斯里哈山馬力指出,大馬知識產權局(MyIPO)已於2009年開始,為我國各種傳統知識進行資料存檔記錄,而為此特別而設的資料庫內,至今已收錄了多達1千600項傳統知識記錄。
哈山馬力(右三)蒞臨研討會現場時,與出席者握手交談;右二為阿都瑪南。(圖:星洲日報)
他強調,大馬在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豐碩度方面是排名第十。
他說,大馬知識產權局也通過中國和印度的資料庫進行參考,為我國的傳統知識作出更有系統化的資料存檔。
這項傳統知識資料存檔計劃早於2009年落實,並獲得馬來西亞森林研究院(FRIM)、原住民發展局(JAKOA)、農業及農基工業部、大馬遺產局(JWM)及各方面一同維護生物多樣化的特色。
維護專利權 提高醒覺度
他說,上述資料庫只由大馬知識產權局通過監督員鑑定某項產品是否已在1983年專利法令或1986年專利條例下獲得專利權後,而收發在資料庫內。
他認為,在維護自己的專利權和知識產權方面,本地商家必須擁有更高的醒覺度,以免專利淪為作他人嫁衣裳,而通過申請知識產權保護便是其中一項途徑。
哈山馬力日前在庇朥為大馬知識產權局舉辦的中馬區知識產權研討會主持開幕禮上,這麼指出。
當天出席者也包括大馬知識產權局總監珊茜雅及大馬知識產權機構(PHIM)主席拿督阿都瑪南。
哈山馬力早前也指出,一些有心人士把別人苦心研發或發現的專利佔為己有,而政府通過實施上述措施,可起阻遏作用。
東革阿里專利被佔有
他舉例,東革阿里(tongkat ali)是馬來社會用於治療作用的傳統藥物,但因為一時的失察,讓當局無法捍衛這個作為傳統藥物的專利權,導致外方輕易地佔為己有。
他認為,本地商家或科學家必須從上述事件中吸取教訓,“當他們有任何新發現時,必須為新產品申請專利權和知識產權,以保護這個產品的價值和擁有權。
日期: 9/10/2014
來源:星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