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iPhone在大多數用戶心目中代表的是時尚潮流,是絕對領先的科技,是行業的神話……但是,自從喬布斯「離開」之後,蘋果就從神壇走下來變成 了常人,雖然蘋果的iPhone6依然熱銷,上市一個月就賣掉了2000萬台,但是這不能掩飾蘋果走衰的頹勢,特別是近兩年來一項又一項的官司敗訴,也讓 蘋果感到了無盡的壓力。
前幾天,更有一家深圳的國產手機廠商產品設計師站出來直接對蘋果說:停止抄襲我們的原創設計,這又是怎麼回事?
有理有據:這真不是一場炒作
最初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很自然地認為這又是一場低劣的炒作,這年頭貼上蘋果這棵搖錢樹還真能省下不少的廣告費。但是仔細閱讀這位ID為「百加手機設計師」的微博賬號長微博,卻發現「iPhone6外觀與百加V6手機設計撞車」的論點可不是空穴來風。
同 時,我們也發現,早在9月份iPhone6發佈之時,百加手機創始人徐國祥就在微博上吐槽:「百加V6在iPhone6上靈魂附體!」並貼出了9張百加 V6手機與iPhone6的細節對比圖。從百加手機與iPhone6的細節圖對比來看,二者在外觀設計上確實存在着「孿生兄弟」的關係,特別是在圓邊設計 上,作為後來者的iPhone6與百加手機近乎如出一轍。
說到這裡,水果粉們就該還擊了:蘋果的設計師如此高大上,還瞧得上這些國產手機廠商的設計?你是不是收了錢,還是故意黑蘋果?
確實,iPhone6發佈之後,小米、魅族、鎚子以及最近聯想發佈的「筍尖」等國產手機的外觀及細節紛紛遭受各種各樣的質疑,但是事實勝於雄辨,這些都跟百加V6無關。早在今年的4月15日,百加手機就舉行了發佈會,正式推出百加V6愛奇藝視頻手機。
對,就是下面圖片中顯示的這一款,但是隨着9月10日蘋果iPhone6的發佈,一場「洋土抄襲之爭」就難以避免地被展現到前台。
從 時間上來講,一般手機的設計周期需要6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百加V6手機在4月就已經發佈,逆推時間,百加手機的設計在2013年就已經基本形成。反觀 iPhone6,9月19日(美國時間)舉行發佈會,按照蘋果幾乎一年進行一次產品發佈的頻率,以及手機設計周期的限定,因此斷定,其設計確定時間應該不 會很早。所以說百加V6手機抄襲iPhone6的論調並不成立。
從外觀來說,百加V6外觀設計理念源於東方美學設計。iPhone6整個機身背部包括邊框都採用了金屬材質,背面依然採用了三段式設計,其典型的雙面玻璃的設計在這代蘋果產品上被終結。
由此也可看出,百加手機的外觀設計遵循的是東方美學,而蘋果則是在自身產品的修正和提升,二者並無抄襲的淵源,時間上更不着調,但卻為什麼輿論還是一邊倒了?究其原因,折射出中國國產手機品牌的悲哀——曾經抄襲成風的後遺症!
為什麼中國人不信中國品牌
說到這個問題,我實在有點汗顏。中國人不信任自己的國產手機品牌,卻盲目的相信國外品牌的可信度,這種情況不僅僅只是存在於手機行業,像汽車、手錶、奶粉等等諸多與人民衣食住行相關的若干行業中也普通存在,套用一句老話就是:外國的月亮都比中國的要圓一些。
這種局面是怎麼造成的?這個說來就話長了。我們的近鄰韓國人,大街上跑的大多都是現代和起亞,稱自己是國際巨星的金喜善來中國演出,商務用車要求接待方首選韓國汽車,其次才是美國品牌,堅決不坐日本品牌的汽車,用中國話說,這叫愛國,也有人稱為骨氣。
中 國人難道不愛國,難道沒有骨氣?非也,非也,我覺得最大的原因用一句話來形容:哀莫過於心死。先說質量上,當初國人對國產手機傾注了無限的厚望,但是無論 是行業四大金剛還是深圳的一幫採用MTK整合方案廠商,其產品質量和性價比都難以啟及國外品牌,當然也就難以受到國人的尊重。
而 深圳的一些小廠為了追求短期的經濟利益,更是大量模仿國外暢銷品牌產品,於是就有了NOKLA、MOTOLORO、索愛(非索尼愛立信)等手機的出現。其 外觀與被模仿產品簡直一模一樣,但是做工用料卻相差甚遠,其結果可想而知,國人當然是用「腳」來投票,也就造成了當前這種對國產手機企業的不信任感。
中國原創設計正在走向正軌化
從百加V6整個事件來看,根本原因還是國內知識產權氛圍不夠濃烈,原創設計不被尊重這一宏大的命題,這其實也是一個前十幾年中國電子產業興起遺留下來的老問題。
前十幾年,深圳的一幫本地廠商就靠模仿這一招,憑藉當地低廉的勞動力和敏銳的市場動察力,就能發家致富,甚於還能打得被模仿者丟盔卸甲直到破產倒閉,這種局面不僅僅是在手機行業,同時也出現在MP3、MP4市場,甚至還有其它的,只要跟深圳相關的電子產業領域。
在 這些發了財的老闆們看來,知識產權就跟打鳴的公雞一樣,除了叫喚也沒見什麼真章。但事實並非如此,雖然中國經濟的深入改革,特別是在法制越來越健全的基礎 上,知識產權保護也更受到廣泛的關注和重視,中國也加強了對於知識產權的保證,而這些曾經無視知識產權的老闆們也受到了懲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某山寨品牌 組團去參加德國漢諾威展會,結果產品被人控告侵權而被扣在了德國機場不能進關,最後只能怏怏地返回國內。
而這次百加的設計師站出來控訴蘋果的產品對自己進行了抄襲,也是一個好的例子,它證明了中國企業也越來越重視原創設計所代表的知識產權,並不懼蘋果這樣的大公司的深厚背景,用事實說明,來證明中國企業也是有優秀的設計能力。
不過,我們得承認,那就是中國確實缺乏保護原創的土壤。姑且不論中國市場到底有沒有原創,當原創被侵權時,又有多少人能勇敢地站出來維權呢?尤其像這種「螞蟻撼大象」的行為,搞不好小品牌就會「永世不得翻身」了。
目 前,國內司法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並不是很完善,很多公司都受到傷害,本次百加手機設計師的咆哮背後原因,不僅僅是外觀專利與iPhone6的糾葛,更是擺 在眾多國產手機新軍面前的一個棘手問題——明明是受害者卻被認定為做惡者,因為這些品牌都不如抄襲者這樣的聲名顯赫。「抄襲」背後的無奈,不僅是對原創者 的一種直接傷害,也是對整個社會價值體系的一種拷問。
相信未來會有更多這樣跳出來為自己原創設計吶喊的設計師,不論蘋果是怎樣的改變我們生活,但原創設計一定會得到應有的尊重。
日期: 5/12/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