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國成立了第一家知識産權專門審判機構——北京知識産權法院。中國在IPR 保護領域剛剛邁出重要一步。
近日有消息稱,國內手機廠商的專利戰已經打響。消息稱,中興、華為給多家國內廠商發放律師函,指責這些手機廠商侵犯了其WCDMA專利,這一事件目前仍然在發酵階段。
近些年來,國産手機品牌的崛起已經成為毋庸置疑的事實,而隨著全球智慧手機市場的整體下滑,國産手機廠商之間的競爭也就越發白熱化。競爭的層面從原來的價格、渠道上升至品牌,現在,專利也開始成為一個有力的武器。
長時間以來,我國國內知識産權法律環境相對寬鬆,國內許都手機廠商的專利侵權行為並沒有及時的受到規範。再加上國內手機廠商大多使用高通晶片,由於在 高通的專利授權協議規定中規定,終端廠商的相關專利要反授權給高通,且不得利用這些專利起訴高通的其他客戶,這使得許多廠商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護。然而隨 著“高通反壟斷案”調查尾聲的臨近,廣大國內手機廠商(尤其是知識産權儲備較少的公司),頭頂的“保護傘”開始變得岌岌可危。
中興、華為兩家公司在國內知識産權的儲備是出了名的豐厚,每年的專利申請量在世界範圍居前列,為了進行專利積累,兩家公司每年都會投入大量的人力、物 力和財力。從投入與回報的角度來講,作者認為有知識産權積累的公司就理應維護自身權利,享受專利帶來的利益回報。對於那些專利缺失的手機廠商而言,面對專 利所有者的知識産權保護行動,付出相應的代價,于法于理都是必要的。
雖然中國國內的手機專利之戰才剛剛打響,但是國際上三星和蘋果的專利之爭由來已久。我們不能只看到各個公司間利益之爭時的劍拔弩張,更應該看到智慧手機市場中手機專利方面存在的深層問題。
首先是法律法規不完善。當前手機專利方面缺乏一個專業的知識産權和制度的保障,手機市場功能、系統和外觀抄襲現象嚴重,專利評判標準極其模糊,缺乏完 善的法律依據。其次是手機廠商自主創新能力差。手機市場侵權糾紛爆髮根本原因在於許多手機廠商自身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導致山寨機氾濫。一些技術研發能力差 的企業,依靠山寨和模倣來維持市場佔有率,對研究新專利技能投入不高。第三是手機製造商專利保護意識淡泊。多數手機企業專利保護意識不足,不積極主動申請 專利,再加上專利本身的公開性特徵,很容易使得一些自主創新能力差的手機製造商趁虛而入,研究團隊辛辛苦苦的研究成果,輕而易舉地被他人盜用。
在日趨激烈的手機市場競爭中,專利之爭有時可以改變市場的競爭格局,甚至打亂競爭對手的産品開發計劃,可見智慧手機企業的競爭不僅僅是市場份額的爭奪,知識産權也是企業的重要競爭手段。
所以,應該完善手機專利方面的立法制度。應加強手機專利立法進程,保護手機專利方面的知識産權,尤其應加快重視外觀設計和作業系統這些易模倣領域的立 法進度;應該提高手機自主創新能力,企業增加研發創新投入,開發出具有技術競爭優勢的智慧手機産品;應該加強廠商的專利保護意識。手機企業也應保護好自己 的專利技能,防止自身的獨特技術和設計外泄,導致陷入不必要的專利之爭漩渦。
日期: 16/12/2014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