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tb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
香港专利申请,香港外观设计专利,国外知识产权代理,澳门商标知识产权代理,商标权转让,商标代理,国外商标代理,国外外观设计专利注册,欧盟外观设计专利,国外商标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全网文章 > 正文

韓國綜藝節目版權最高漲10倍 國內原創節目遇冷

在過去的一年裡,從韓劇引進到合拍電影,從版權交易到聯合製作,從投資併購到建立產業基金,中韓兩國影視合作不斷升溫。國內資本也將觸角伸向韓國影視文化產業,原本平價的韓國影視產品引進價格水漲船高,攀升至以往的8到10倍。

  在中韓自貿協定即將到來的前夜,中韓影視合作未來趨勢是什麼?中國影視發展如何借鑒韓國經驗?對此,記者採訪了影視從業者及專家,試圖為中國影視產業的發展提供鏡鑒。

  2014年12月初,韓國首爾迎來第一場雪,位於尚岩洞的SBS電視台在寒風中矗立著。追逐「韓流」而來的中國遊客很少知道,這裏就是韓式綜藝的發源地,SBS輸出到中國的《奔跑吧兄弟》迅速從眾多的綜藝節目中突出重圍,也幫助其開拓了中國市場。

  剛剛結束的2014年可謂是韓國綜藝節目在華的「井噴年」,不論數量還是版權費用上,韓國的綜藝節目都大幅上漲,其中一檔韓國綜藝節目版權費甚至最高漲了10倍。

  同時,中國原創模式卻遭到冷遇,投資人、明星、客戶等「規避風險」的天然反應讓中國原創陷入尷尬。「市場的大浪淘沙,已把主要的海外模式消耗完。歐美富礦挖完后,又挖日本、韓國。」華策影視副總經理杜昉向記者指出,「接下來可能就是原創節目的機會。」

  中韓兩國間文化的接近,讓韓國成為天然的效仿對象。「照搬模式沒有用,要從根本上學習韓國在創意保護、人才培養、節目製作等多方面的經驗。」SMG總裁王建軍說。在業內人士看來,學習韓國傾斜式的政策,亦是調控市場保護原創節目的重要途徑。

  韓式綜藝「跑」進中國

  這檔名為《奔跑吧兄弟》的韓國真人秀被浙江衛視引進后,掀起了一陣熱潮。

  數據顯示,開播五周,該節目一路高歌猛進,第五期「韓囧」之旅最終章播出后,收視率相比首期翻番,在競爭慘烈的周五晚間突破2.5,超過當周所有衛視收視(含央視綜藝節目),同時百度指數突破140萬,迅速被媒體冠以本季綜藝「霸主」之名。

  實際上,跑步進場的韓式綜藝節目,遠不止「跑男」這一檔。據記者梳理,自2013年起,各大衛視重金砸向韓國綜藝版權,最為大手筆自然是湖南衛視先後買下《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等節目版權。

  「嚴格來說,湖南衛視的《我是歌手》開啟了購買韓國綜藝版權的新時代,其大獲成功讓韓國綜藝受到關注。」藝恩諮詢產業分析師馮?B告訴記者,「2013年韓國綜藝輸出還只是新鮮模式,基本上只有湖南衛視在做。其他有影響力的綜藝節目大多仍是歐美模式。」

  但在2014年,韓式綜藝在中國實現了井噴。「2014年,國內一共引進了大約70檔海外綜藝節目。」杜昉表示,「其中,韓國綜藝節目從2013年的2檔上升至10餘檔,佔比飆升至15%左右。」

  收視率節節上升,版權費亦「水漲船高」。有境外媒體報導稱,2013年,韓國廣電節目出口達2.42億美元,比前一年增長3.4%,最主要是有競爭力的韓劇和娛樂節目版權加速出口。

  實際上,國際版權市場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歐美國家,版權售價最高;第二類是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版權售價相對便宜;剩下的則是第三梯隊。「中國此前一直屬於第三類。」杜昉直言,「但在《中國好聲音》之後,中國的版權費也開始上漲,價格直逼第一梯隊。」

  「無論是劇集還是綜藝節目,此前韓國版權費一直平價,真正漲起來也就是2014年。」馮?B指出,「一般而言,韓國綜藝節目一集的授權費在1萬~3萬美元之間,熱門節目價格更貴一些。但由於韓式綜藝節目的熱播,有些節目版權費最高甚至漲到了原來的十倍。」

  另據業內人士證實,一般情況下,海外模式引進費用大約在數百萬元,在節目成本中佔比並不高,不過最近一些火爆節目的引進費用已經漲到千萬元以上。

  井噴背後的市場狀況

  記者注意到,在亞洲金融危機后,韓國提出了「文化立國」的發展戰略。2004年,文化產業已成為韓國第二大出口創匯產業,韓國也成為世界第五大文化產業強國。

  據里昂證券的數據顯示,韓國政府2013年投入50億美元支持流行文化產品出口,韓國政府還計劃至2017年將出口投入翻一番。目前,韓國政府在文化傳媒方面的預算約為5.3萬億韓元(約合52億美元),占政府支出的1.4%,並計劃至2017年增至7.8萬億韓元,將佔政府支出的2%。

  如此大的投入也刺激了韓國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有統計顯示,韓國各大電視台一年內可產出350檔以上綜藝節目,在市場容量有限的情況下,競爭慘烈可想而知。「韓國影視產品創新能力強但市場很小,這種情況與中國香港類似。」知名影視投資人曹海濤表示。

  韓國資深媒體人士對記者直言,韓國電視台之間競爭十分激烈,也受到互聯網的衝擊,生存環境頗為艱難。「韓國僅5000萬人口,國內市場狹小,經濟回報率有限,所以部分綜藝節目在韓國本土獲得成功后,逐漸把視野轉向其他國家,韓國文化產業也主要把亞洲作為對外輸出的目標。」易觀國際分析師黃國鋒告訴記者。

  與此同時,中國電視亦進入大製作時代,幾番歷練后,逐漸具備了引進海外節目,尤其是明星類真人秀版權的條件和底氣。「最早並沒有引進的概念,而只是模仿。比如幾年前流行的《情書》、《Xman》等節目。那個時代,電視節目還沒有到大製作階段,更沒有進入到明星真人秀階段。」杜昉表示。彼時,即便注意到韓國模式,中國電視人的心態也是「默認做不了這種用明星的節目」。

  隨著《中國好聲音》、《中國夢想秀》、《達人秀》這類歐美模式的節目播出,中國電視自身也發生了一些變化。「第一,製作水準有所提高,因為我們直接向歐美學習;第二,產業做大后,具備一定實力讓明星參与到節目。」杜昉說。

  「韓國模式一直被我們關注,只是現在才有條件去做。」杜昉稱。同樣,對韓國而言,此前並未有太多模式輸出的經驗與先例,「正好中國現在有了條件,韓國也認為中國市場大,所以願意把最好的節目輸出到中國。雙方一拍即合,就形成了爆髮式增長。」

  原創遇冷埋下隱憂

  事實上,中國綜藝節目製作環境在近兩年已發生較大變化,多家衛視採取不同措施激勵節目製作的創新與競爭,專業的節目製作機構也迅速發展,這同時極大帶動了行業的發展。

  以《奔跑吧兄弟》為例,這部與韓國SBS團隊聯合製作的節目,不光在人數上達到中韓團隊相同,就連拍攝地也有一部分在韓國取景。在此背景下,中國市場一夜間湧入了大量來自韓國的綜藝人才和製作團隊。

  外來綜藝節目本土化熱火朝天,中國電視節目也在奮力追趕。只不過,外來的和尚好念經,想要在原創上「殺出一條血路」的中國電視人,目前還在尷尬中求生。

  「就像劇本之於電影電視劇一樣,節目模式對於一檔節目非常重要。」杜昉表示,「但中國節目的原創者面臨著非常尷尬的境地。」這種尷尬,首先體現在原創節目模式難以得到市場信任與認可,我們可以花錢買海外模式,但不會花錢買自己的模式。

  「如果拿一個原創節目模式,跟所有平台和視頻網站談判,一般會遭遇以下問題。」根據自己的親身體會,杜昉總結到,第一,平台首先會問,這個模式是否為引進的?在海外是否成功?如果回答是原創,就會遭到冷遇;第二,廣告客戶會問,這個模式在海外有沒有成功先例;第三,拿著海外模式去跟明星談,說原來海外模式是這樣做的,明星就會照做,但若是自己發明的模式,明星會問「為什麼這麼做」。

  市場沒有給原創節目足夠長的培育期,在杜昉看來,這似乎有一些急功近利。「這是非常痛心和尷尬的,我們沒有話語權,」杜昉說,「有時候為了說服他們,我們自己創立的方式,還得告訴他們這是老外寶典規定的。」

  當然,杜昉充分理解投資人、客戶等各方「規避風險」的天然反應,只是在他看來,對原創模式缺乏信任或埋下更深層次的隱憂。「市場大浪淘沙,已把其中主要的模式消耗完。海外模式引進能做活的幾率越來越小,歐美富礦挖完后,挖日本韓國。」杜昉指出,「接下來可能就是原創節目的機會,如果不把握時機,行業將不容樂觀。」大模式被淘盡,原創又跟不上,青黃不接才是最大的隱憂。

  另一方面,原創模式若始終得不到信任和認可,人才亦不會主動聚攏。「一個國家的軟實力體現在創意上。創意產業沒有高精尖的人才難以發展,沒有市場的認可,人才是不會進來的。」杜昉說。

  向韓國學習什麼?

  培育原創節目,已經成為電視人的「中國夢」。而對於中國影視產業來說,不僅要向韓國學節目模式,更重要的是借鑒其產業發展路徑。在業內人士看來,中韓文化具有很強的貼近性,韓國的電視、視頻內容與中國發展過程非常相似,韓國產業發展模式與經驗值得學習借鑒。

  「韓國最早也是學日本、歐美,在學習中慢慢發展起來。」杜昉說,借鑒韓國的經驗也是一種捷徑。「我們現在學習韓國,其實已經融合了日本、歐美以及韓國本土的一種模式,走的彎路會更少。」

  實際上,已有先行者啟動赴韓學習的征程。SMG總裁王建軍表示,「已經選拔好一批人才,安排2015年派往韓國。」在她看來,韓國電視值得學習的方麵包括創意與製作,「不光是綜藝節目,韓國在影視劇等方面,給我們的啟發很大。同樣是亞洲文化,它能夠走出去。」王建軍說。

  文化上的貼近,讓兩國在文化產業上更容易相互借鑒。「原來只是買模式,但如果簡單照搬進來並不成功,所以還是要從根本上學習。」這個「根本」,就包括創意、人才培養、製作安排、模式研發、產業布局等,「最重要的還是要針對中國文化的實質。」王建軍說。

  以明星養成為例。在韓國,明星更多的是一種職業,藝人從小接受訓練,並由強大的經紀公司包裝。「中國的明星有的因某個角色一炮而紅,並非一個完善體系下產生的。」愛奇藝運營副總裁耿曉華告訴記者,「眼下已經在學習,比如時下當紅的TFboys,他們的成長就有點韓日明星養成的感覺。」

  在愛奇藝CEO龔宇看來,除了遵循市場規律,讓優秀公司在公平的環境下競爭,不斷產生優秀產品之外,「還需要政府的支持,包括稅收、投資等其他方面鼓勵和關注。」

  「國家文化政策要配套,」王建軍也同樣提到,「光靠一家公司或機構去打造,沒有環境和氛圍,要想形成綜合優勢還有難度。」杜昉亦指出,一方面要以開放的態度學習,另一方面則是政策定位和支持。實際上,無論是美國還是韓國,原創模式最初起步都有賴於政策傾斜。

  但記者注意到,韓國的綜藝節目模式在其本土也不是個個火爆,也有收視率差的節目模式拿到中國就火了。也就是說,有些節目火了,是因為中國市場的特殊性,而不是外國的模式都是萬能的。沒有足夠多的原創模式競爭,也不會產生真正的優勝劣汰。

  「只有自己不山寨自己,才能跟海外市場競爭。」在最近舉行的一次行業會議上,杜昉直言,應該對原創模式進行認證並規定份額,制定相關版權保護法規,成立行業自律協會保護影視自主知識產權。

日期: 19/1/2015
來源:新浪新聞中心

本文由ipblog整理 转载请注明:转载香港知识产权交易所ipblog

Comments are closed.


design by colwan Power By Wordpress [作者登录]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QQ:2899501835 我们将在7个工作日内删除相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