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永川的張建和,最近發明瞭一個新能源發電裝置,今年3月份,他還因此獲得了專利證書。這種裝置是利用太陽能、風力和車輪發電,最大的特點是環保、省錢,如果將其用於電動汽車,還有可能實現從重慶一口氣跑到成都。目前,張建和正在聯繫相關企業,如果能成功運用將會為市民帶來便利。
靈光閃現
他發明自己發電的電動車
7月24日,記者來到張建和家中,他興奮地展示了自己的發明。這個裝置名叫“一種自發電的電動汽車”,主要分為三部分: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和車輪發電。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車輪發電,由兩個鋰電池和一個轉動裝置構成。轉動裝置由磁鐵和線圈構成,可以放置在電動汽車車輪的輪軸中,電動汽車輪胎的轉動可以帶動裝置,以此發電。而此時兩個鋰電池,一個充電,一個供電。當其中一個電池充滿電後,便開始發電,另一個供電。這樣迴圈往復,使電動車運轉。而風力是利用風輪滾筒發電,太陽能則是利用太陽能發電板發電。
這個裝置大大提高時速,減少燃料使用,節約充電裝置費用。“有人做過實驗,安上這個裝置後,電動汽車可以從200公里跑到500公里。”張建和說,這樣電動汽車跑長途就不是問題。
張建和是地道的永川人,家住望城坡,今年46歲。以前在供銷系統上班,後來開始做些小生意。他從小喜歡新鮮事物,腦子裏常有些奇思妙想。讀書時,無師自通學會修電筒、電燈等。
生活中一些小事常成為他的靈感來源。他曾經因為電飯鍋黏鍋的問題,設計過一個自動關電的裝置,“不過後來我在網上也看到一樣的發明。”
而真正讓他對新能源發電產生興趣,還是因為以前騎電動摩托車時,行駛一段里程之後,總要停下來充電,這讓他感覺非常麻煩。直到有一天,他看見手捏電筒發電,腦子裏靈光一現,“為什麼不發明一個可以自己發電的電動汽車呢?”
反覆實驗
他終於成功申請到了專利
於是,張建和開始著手實驗。從2006年開始,張建和先做了一個小的玩具車,並設計了一個發電裝置,玩具車成功實現了自己發電,這讓他備受鼓舞。
此時的張建和還忙於經營生意,這佔去了他大部分精力,同時他也在內心對自己產生懷疑,“中國這麼多大企業,難道我能想到的點子,他們就想不到嗎?”
於是,張建和放棄了一段時間。直到他生意投資失敗,損失了十六七萬。這讓他痛定思痛,也開始有時間重拾自己擱置的夢想。他四處搜尋資料,在網上搜索,並借鑒了別人的模式。在網上購置了磁鐵、線圈、鋰電池和太陽能發電板,前前後後花了幾千塊錢,還自己動手做了一個滾筒葉輪,“我從小就喜歡做木工,動手能力比較強。”
為了做好這個裝置,張建和從上午八九點鐘開始,有時要做到晚上十二點。即便如此,做出來的裝置經常達不到他理想的電伏數。但他並不灰心,而是反覆實驗,終於花了幾星期的時間做出了這個裝置。“如果成功運用在電動汽車上,有可能實現從重慶一口氣跑到成都。”
做好之後,張建和卻犯了愁,儘管他對這個裝置很滿意,實驗過後也覺得沒問題,但究竟能不能申請專利,成為他的心病。家人和朋友都對他持懷疑態度,連他自己也並非很有信心。抱著忐忑的心情,他向重慶智慧財產權局申請了專利。沒想到,專利申請很順利,並且很快就批了下來。
現在,張建和最大的遺憾就是自己沒有足夠的錢,“那樣我就可以自己做一輛電動汽車,安上這個裝置,帶到企業讓他們看。”目前,已經有浙江的一個團隊,對張建和的發明很有興趣。張建和說,等到準備充分,他就去那邊看看。
永川的張建和,最近發明瞭一個新能源發電裝置,今年3月份還獲得了專利證書。
日期: 4/8/2015
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