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行動網路、O2O 和虛擬實境技術之後,生物醫藥技術成為投資人下一波關注的重點。FierceBiotech 網站已於日前評出了全球最值得關注的 15 家生物醫藥科技公司,一起來看看你知道幾家,它們的共同特點在於:大部份都是成立於 2010 年以後的新興公司,同時都拿到了金額不等的風投。
與往年一樣,FierceBiotech 網站在九月連續 13 年公布了「FierceBiotech’s 2015 Fierce 15」名單。
FierceBiotech 主編約翰·卡羅爾(John Carroll)認為,雖然我們還無法預測 2016 年生物界會有什麼新變化,但是回首近 3 年生物科技創新創業的熱潮,我們可以肯定生命科學迎來了最好的時代。
風險投資催生了生物科技公司 IPO 的熱潮,大企業與小公司的並購交易不斷,讓這個領域越來越有錢。
繼 Juno、SparkTherapeutics、Editas Medicine 等生物技術公司的產品被 FierceBiotech 編輯挖掘出來後,在資本市場獲得了風險投資者極大的親睞。隨著數以億萬計的資金和輝煌的科技新成果不斷湧現,今年又有哪些公司獲選「15 家最熱門的生物技術公司」呢?
在我們公布榜單前,先吊一下讀者的胃口,無論你是風險投資者、大型藥企 CEO、中小企業的創業者,你都有必要看一下今年上榜的最熱門生物技術公司在做什麼?怎麼做?以下是讓你看的理由。
什麼樣的風險投資者才是一個好的風險投資者?顯而易見是別人看不懂的故事,你是那個能提前 10 年甚至是 20 年預測未來發展趨勢的先知。
近 十年來,全球生物製藥公司不約而同地向美國波士頓、劍橋地區聚集,和此趨勢相對應的是,波士頓、劍橋地區近年被多個媒體或網站評為生物製藥、生命科學領域 的冠軍產業群(註:此語句引用科學網王守業部落格「生物製藥公司為何紮根美國波士頓、劍橋地區?」)。受基因泰克和安進公司「從小公司到大企業」成功故事 的影響,許多創業者、投資者經常聚集在波士頓、劍橋地區,組建潛力團隊,試圖成為生物技術領域最耀眼的明星。那究竟誰將成為下一個基因泰克或安進 呢?Fierce 15 帶你提前看懂生命科學故事的趨勢。
為何核心科研人員離職
近年來,「人才」成為了生物製藥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儘管對「人才」的保護呼籲力度不斷加大(甚至一些企業簽訂人才聯盟協定防止人才流失),但是創新創業的靈魂仍然阻擋不了研發大老們「顛覆」產業的步伐。
首先,當老東家的研發理念、價值觀、福利待遇等與 R&D 大老們期望大相徑庭時,後者們紛紛選擇創立新公司,利用自己過去的經驗、人脈、技術運行自己的生物技術;
其次,那些商務開拓、資本運作的高手們,紛紛選擇從藥廠跳槽到直接面對客戶的醫療診所,是人才流失的另一原因。
第三,熱門研究領域(腫瘤免疫療法、基因編輯、神經退化……)在媒體的追捧下,資本的燃燒下,即使是曾經的失敗藥物(loser)在基因組學技術的普及下可能會有新的適應症,甚至有望成為重磅彈藥。
因此,即使是一個從未研究出上市藥物的團隊,也可能在新一輪的生命科技浪潮中成為佼佼者。離職創業、老樹開新花,誰不心動呢?
創業者,Fierce 15 讓你瞭解美國最夯的生技人在做什麼?
當創新創業的熱風從大英帝國吹到了環太平洋地區;當矽谷的風險資本吹到了萬里之外的中國長三角,當投資者們不再介懷創業者曾經的失敗,而是把失敗當做一面鏡子、一種機會時,「生命科學」最好的時代真的來臨了。
2014 年上榜 Fierce 15 的公司中,有 8 家已經遞交或者完成了 IPO,至少有 2 家因為領域交叉而進行了市場合作,這在以前是少見的。為了增加技術、藥物成功的可能性,新型的創業公司將不再是孤立的,他們願意攜手並肩。
做為創業者,你必須清醒的知道一個準則:牛市中資本滿天飛任性燒錢無所謂;熊市中資本縮水,你天天砸錢虧本測 DNA 獲取健康資料將面臨隨時倒閉的風險。
因 此做為創業者,你需要不斷的創新(制度、政策、價格),真正的創新將會補償經濟的寒冬。土豪 Martin Shkreli 買斷了一個藥,將價格漲了 50 多倍的事情,顯現出投資者對製藥行業的貪婪,越是被吹捧上天的技術(人物),背後的風險越大。因此,做為創業者,你還需要理性。
以下是「FierceBiotech’s 2015 Fierce 15」名單上的生物科技公司。
1. Alector:專注神經退化藥物研究
成 立於 2013 年的 Alector 公司具有生物技術界的三大靈魂人物──做為 CEO 的 Genentech(基因泰克 / 基因技術公司)的老將 Arnon Rosenthal、做為科學帶頭人的哥倫比亞大學神經退化研究學者 Asa Abeliovich 及做為董事長的 Adimab 創始人Tillman Gerngross。
該公司是一家主要致力於神經退化領域的藥物研究公司,研發阿茲海默症藥物是 一項艱鉅的任務,最近的許多研究將阿茲海默症(俗稱「老年 / 早老性癡呆」)致病機理集中於積聚在大腦的病毒蛋白質,但在舊金山的 Alector 正在採取一種完全不同的方法。Arnon Rosenthal 認為阿茲海默症與免疫系統相關,他希望建立提高人體的自然防禦系統,以抵擋神經退行性疾病。
近日,該公司獲得來自 MRL、Google Topspin 及 Mission Bay Captial 等風投的 C 輪融資 3,200 萬美元,以支援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早期研究工作,以研發針對腦破壞型疾病、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新方法。 Rosenthal 表示:接下來幾年裡,Alector 的研究團隊針對已確認的 12 種神經退化性疾病開發主導治療方法,若該公司生產的抗體能通過臨床試驗, 或將找到全球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有效療法。
2. Arvinas:專注水解蛋白技術研究
蛋白質降解是一個容易理解的科學,成立於 2013 年的 Arvinas 公司由於其 PROTAC 技術而迅速為業內所熟知,公司的這項技術來源於耶魯大學克雷格·克魯斯(Craig Crews)教授的實驗室。
該司獨有的蛋白水解靶向嵌合體技術(PROTAC)可以透過啟動細胞內部的蛋白降解途徑定向降解某些「不受歡迎」的蛋白質,從而將一個個細胞轉變為藥物單位。這一思路將有望在未來的蛋白質藥物研發中大顯身手。
今年 4 月,默沙東公司(Merck Sharp & Dohme,MSD)以包括預付款、研究經費以及相應的里程碑資金在內的共計 4.34 億美元的付款購買了 Arvinas 公司 PROTAC 技術,或將成為未來默沙東公司藥物開發系統中的一個重要賣點。
3. Cell Medica:專注腫瘤免疫療法
CAR-T 技術的出現,使得經過基因修飾的 T 細胞顯示出明確的靶向性、對特定腫瘤細胞強大的殺傷活性和持久性的抗腫瘤作用,不僅為過繼性細胞免疫治療注入了新的活 力,也標誌著腫瘤免疫治療真正進入了能夠與手術,化療和放療這些傳統腫瘤療法並駕齊驅,並可能在一些晚期、復發、轉移和難治性腫瘤患者中完成手術,開啟化 療和放療不能完成的根治性治療效果的新時代。除了 CAR-T 為主體的免疫治療之外,也包括 TCR-T、NK、CAR-NK、TIL、γ/δ T 細胞和基因修飾的間充質幹細胞(MSC)等。
Cell Medica 是一家英國的公司,總部位於倫敦,主要領域是腫瘤免疫療法和傳染病,該公司擁有的病毒──特異性 T 細胞(異體)針對 Epstein-Barr (EB)病毒抗原,可用於治療進展型 NK/T 細胞淋巴瘤。美國資深投資人 Neil Woodford 已經總計投資 7,800 萬美元,用於該公司開發 T 細胞腫瘤療法。
4. CRISPR Therapeutics:專注基因編輯技術
CRISPR Therapeutics 是德國亥姆霍茲傳染研究中心的科學家,與 Jennifer Doudna 共同分享 300 萬美元的生命科學獎的 Emmanuelle Charpentier 與人合夥創辦的公司,目前關於 CRISPR 系統技術的專利還在與另外 2 家公司爭議中。現任 CEO 羅傑‧諾瓦克(Rodger Novak)曾是一名製藥行政主管,他說:「智慧財產權在這個領域是相當複雜的,每個人都知道這其中充滿了矛盾。」
該 公司在 2014 年成立於瑞士第四大城市——巴塞爾,透過融資 2,500 萬美元資金以開發基於 Cas9 技術的基因剪切技術 CRISPR-Cas9,該技術可以被用於治療基因類疾病。今年,CRISPR Therapeutics 在美國的 CRISPR Therapeutics 設立了墳墓,是目前美國第二家主攻「CRISPR」基因編輯的生物技術公司。諾貝爾獎獲得者 Craig Mello 等專家都為這家公司提供技術協助。
5. Denali Therapeutics:專注神經組織退化研究
今年 5 月,生物製藥公司基因泰克的三名前高階主管在 2.17 億美元的風險投資幫助下,成立了一家新公司——Denali Therapeutics,專注於治療神經組織退化疾病,如阿茲海默症、肌肉萎縮性側面硬化病(ALS)和帕金森氏症。
Denali Therapeutics 總部設在舊金山,公司聯合創始人之一、董事長 Marc Tessier-Lavigne 是知名神經學家,紐約洛克菲勒大學(Rockefeller University)校長;另一位聯合創始人、負責公司日常營運的 CEO Ryan Watts 是基因泰克公司神經科學總監;第三位聯合創始人 Alex Schuth 為基因泰克公司技術創新和診斷業務主管。
6. Intellia Therapeutics:專注基因編輯技術實踐
Intellia Therapeutics 是 2014 年成立的生物技術公司,主要致力於 CRISPR / Cas9 技術在治療領域的發展,獨家享有一項在 CRISPR / Cas9 技術治療領域極為重要的智慧財產權,並獲得了 Atlas Venture 和諾華的首輪融資。
該公司的 CEO 和聯合創始人 Nessan Bermingham 博士表示,Intellia 與諾華的合作將會極大地推動將 CRISPR / Cas9 轉化為實際治療手段的應用,CAR-T 和造血幹細胞治療是 CRISPR / Cas9 技術極具代表性的應用領域和契機,而諾華毫無疑問是這兩項治療領域的領跑者,與諾華合作可以加速發展產品的研發。
7. MyoKardia:專注基因組療法藥物治療心臟病
2012 年 9 月,舊金山一家生物技術公司 MyoKardia,利用新的基因組方法研發治療心肌病的藥物,尋找因為基因突變而患有此類疾病的患者,不僅計劃篩選出針對某類患者的有效藥物,同時還計劃開啟相關藥物的伴隨診斷測試。
波士頓的風險基金 Third Rock Ventures 對這家公司投資了 3,800 萬美元後,該公司專注在治療肥厚性心臟病和擴張性藥物的研發工作,著眼於開發治療心肌肌節蛋白突變引發疾病的個性化小分子藥物療法,美國有數百萬人受這兩種疾病的折磨。
2014 年 9 月,法國生物醫藥巨頭賽諾菲公司投資 2 億美金里程碑付款給 MyKardi,進行治療心肌疾病相關新藥的早期研發工作,包括了兩個關於肥厚性心臟病藥物研發項目和一個擴張性心臟病藥物研發項目,雙方計劃到 2018 年完成這一協議研發。
8. NGM Bio:常見慢性病病藥物開發
NGM 生物製藥公司(NGM Biopharmaceuticals, Inc.)成立於 2008 年,位於舊金山南部,是一家由私人控股的藥物探索開發公司,致力於鑒定和開發革新性生物製劑,用於糖尿病、肥胖症、肌肉萎縮及其他心臟疾病的治療。
該公司新一代療法(next generation of therapeutics)的探索工作,或將從根本上改變現有代謝疾病的治療模式。NGM 已鑒定出一系列新靶標,這些靶標在 II 型糖尿病、肥胖症及肌肉萎縮的各種體內模型中具有深遠的代謝作用。
9. Padlock Therapeutics:專注自身免疫藥物開發
Padlock Therapeutics 成立於 2014 年 1 月,是一家專門開發自身免疫疾病藥物的公司,正在開發靶向蛋白精氨酸脫亞氨酶(介導蛋白瓜氨酸化的一類酶,PADs)的新穎療法。蛋白瓜氨酸化可導致強勁 自身抗原的產生,參與導致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最早期事件,並驅動活動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炎症和免疫複合物的形成。該公司或將開發出 PAD 治療自身免疫疾病的療法。
10. Revolution Medicines:抗真菌藥物開發
三 石風險投資公司(Third Rock Ventures)做為生物技術風險投資公司,在 2015 年建立了一家新公司 Revolution Medicines,並投入了 4 ,500 萬美元進行該項研究。該公司正在尋求進一步的製程和優化技術,同時採用了第一個版本的抗真菌藥物新製程。
該公司 CEO Mark Goldsmith 表示,抗真菌治療研究為那些在自然界中發現的複雜分子提供了非凡的合成製程,這使我們能夠對原子進行修飾,重新設計這些分子,用於治療嚴重疾病。
11. SQZ Biotech:分子療法與奈米療法
透過輕輕地擠壓細胞,就可以讓一些大分子或奈米材料進入細胞,進而改變細胞的運作。倘若人類能讓體內的細胞按照我們的要求去運作,比如讓它們適時地合成胰島素,或去攻擊腫瘤,那麼許多健康問題將會迎刃而解。
2013 年,化學工程師 Armon Sharei 和微流控領域的奠基人之一 Klavs F. Jensen、生物領域的先鋒人物 Robert S. Langer 開發出了一種以矽和玻璃為材質的微晶片,可預先蝕刻了供細胞流動的通道,隨著細胞流動的方向,通道逐漸收窄,直到細胞無法繼續向前行進。此時,被卡住的細 胞因受擠壓而產生形變,細胞膜上便會出現小孔。這些小孔的直徑,足夠許多可改變細胞運作的介質通過,如蛋白質、核酸、碳奈米管等。
經過一 些法律諮詢及導師們的幫助下,Armon Sharei 和朋友 Agustin Lopez Marquez 創辦了 SQZ Biotech 公司,該司在獲得了累計高達 55 萬美元的獎金,並從投資者那裡籌集了 100 萬美元,隨後的經營產生了可觀的收入,開啟一條通向新型藥物投放治療的道路。
12. Surface Oncology:下一代腫瘤免疫療法
免疫腫瘤學(Immuno-oncology,I/O)正在改變著我們傳統的癌症治療方式。在免疫腫瘤治療中,檢查點抑制劑已經贏得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然而,僅僅啟動 T 細胞攻擊癌症還不夠,這就是越來越多的公司及診所將多種療法聯合使用攻擊癌症的原因。
Surface Oncology 在 2015 年才成立,首輪融資了 3,500 萬美元,並招募了阿斯利康的腫瘤戰略部總監 Detlev Biniszkiewicz 做為 CEO,目前該公司表示有一個非常清晰堅定、多管齊下的戰略來開發下一代腫瘤免疫療法:致力於改善抗原呈遞和表達、阻斷抑制細胞填充腫瘤微環境、阻止細胞 因數和代謝產物等來減弱免疫系統的攻擊。
13. Syros Pharmaceuticals:基因修復藥物研發
生 命科學公司錫羅斯製藥(Syros Pharmaceuticals Inc)成立於 2013 年,首輪融資了 3,000 萬美元,2014 年底該公司完成 5,300 萬美元 B 輪融資,該公司的投資者包括中國知名的 CRO 公司——藥明康得。該公司 CEO Nancy Simonian 博士原是日本武田製藥株式會社旗下的腫瘤公司千年製藥(Millennium)首席醫療長,目前最有前景的產品是一種叫做 CDK7 的激酶,可以主導 DNA 修復。
Simonian 博士表示,若一切如計畫所願,該公司將在 2016 年推出 CDK7 激酶的人類臨床試驗;該公司另一款治療癌症的靶向藥物在 2013 年進行 IND(藥品臨床試驗申報)。除此之外,該司還準備拓展 R&D 研發管線,包括免疫學、細胞炎症的超級增強劑、針對遺傳導致的中樞神經系統和腎臟系統的疾病。
14. Unum Therapeutics:腫瘤療法
Unum Therapeutic 成立於 2013 年,該公司名為抗體偶聯 T 細胞受體療法(ACTR)的優勢,是透過對不同抗體的選擇,能夠對多種腫瘤產生治療作用;不同於諾華公司和 Juno 公司等 CAR-T 療法先驅,另一個優勢在於,研究中採用的抗體都已經過充分研究,這或將大大加快 CAR-T 療法的研究進度,說明其 在未來市場上佔據更大的優勢。
2014 年 10 月,著名投資公司 Fidelity Biosciences、Atlas Venture 等帶頭賽諾菲旗下投資公司健贊生物基金共同投資 1,200 萬美元支持 Unum 開發 CAR-T 相關療法。
2014 年年底,Unum 就宣布開始招募一期臨床病人,通用 T 細胞免疫療法藥物 ATTCK20 將和 Rituxan 聯用用於慢性白血病(CLL)的治療。
2015 年 6 月,該公司融資 6,500 萬美元開發下一代 CAR-T 治療技術。
15. Yumanity Therapeutics:神經退行藥物研發
Yumanity 是由 Onyx Pharmaceuticals(該公司在 2013 年以 104 億美元賣給了製藥巨頭安進)的前 CEO Tony Coles 和麻省理工學院附屬懷特黑德生物醫學研究所前負責人 Susan Lindquist 成立於 2014 年,位於麻塞諸塞州的劍橋市,是圍繞 Susan Lindquist 所開發的多項技術而創立的,該公司沒有獲得任何基金的支持就敢獨自開發神經退行性疾病新藥,一方面是因為這個市場太大、誘惑力太強,另一方面還是因為 Yumanity 有其獨特的研發技術平台。
神經退行性疾病目前普遍被認為由大腦的一些蛋白質折疊畸形引起,蛋白折疊的出錯不僅使蛋白本身失去功能,更嚴重的是導致毀滅性的鏈反應,促使腦細胞障礙並死亡。
Lindquist 實驗室把這些折疊畸形的蛋白進而置入酵母細胞,從而引起酵母細胞的死亡。而降低酵母細胞死亡率的化合物則可能成為抑制蛋白折疊畸形的先導化合物,這樣就形 成了一個發現這類藥物的 phenotype screening 篩選體系,找到的先導化合物再置入來自多能幹細胞的神經元,體外評價這些化合物對這些來自神經變性疾病患者神經元的活性。
如果這些化合物在人神經元中表現活性,再放回酵母系統尋找真正起作用的分子靶點,這樣反覆評價、篩選就形成一個篩選神經退行性疾病藥物的技術平台。
到目前為止,Lindquist 實驗室已經採用這個技術篩選了超過 50 萬個化合物,已經發現了至少一個治療帕金森氏症的分子靶點和先導化合物。
Lindquist 曾以 phenotype screening 篩選體系為基礎成立了一個叫 FoldRx 的生物技術公司並在 2010 年賣給了輝瑞。輝瑞採用 FoldRx 技術曾成功開發了 Tafamidis,在 2011 年 11 月獲得歐盟 EMA,2013 年 9 月獲得日本藥監部門批准上市(商品名:Vyndaqel),治療一種罕見但致命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家族性澱粉樣多發性神經病變(FAP)。
日期: 26/10/2015
來源:TechNews 科技新報